《國際消除貧窮日:香港月經貧窮問題仍被忽視》

《國際消除貧窮日:香港月經貧窮問題仍被忽視》

今天(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窮日,讓我們關注一個長期被忽視的議題:月經貧窮。在香港這個富裕社會中,不少來經者、基層女性仍為基本月經需要而煩惱。

香港貧窮現況與月經貧窮的隱憂

根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貧窮人口高達165.3萬,其中婦女貧窮人口佔88萬。儘管政府此後未再公佈貧窮數據,樂施會於2024年發佈的《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4》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的貧窮人口仍達139萬。目前以家庭入息中位數50%為基準的貧窮線量度方法,未能完整反映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尤其是針對性別差異的需要。

多個民間組織就曾以「匱乏」和「社會排斥」的面向進行研究,從可及資源狀況和應對風險能力方面以了解弱勢群體的不同基本生活需要是否能被滿足。然而,綜觀上述所有針對「貧窮」、「匱乏」和「社會排斥」的研究當中,即使明確反映貧窮狀況有性別差距,鮮有針對個別性別需要的調查指標,而月經用品作為來經者必須掌握的生活用品,更從未有被視為「基本需要生活條件」作檢視,以致月經貧窮問題一直未能被正視。

什麼是月經貧窮?全球與香港的困境

月經貧窮(https://freeperiods.hk/zh/what-is-period-poverty-2/)的普遍定義是指無法負擔和獲得月經產品、衛生設施、相關教育和照護,以回應月經健康(https://happeriod.in/MHD)需要。全球大量來經者受經濟影響出現欠缺月經用品等情況,無法妥善回應處理月經,以致出現缺課、缺勤、退學、甚至被逼進入童婚。

2019年肺炎疫情爆發,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富裕地區隱藏於生活中的月經貧窮問題亦於全球各地揭露。U-Report 於2020年的研究發現疫情期間有51%受訪者因收入減少而無法購買月經用品;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21年撥款13.5億日圓為國內經歷月經貧窮人士的需要,並於2022年針對月經貧窮進行研究,發現有8.1 %的女性因經濟問題經濟在購買出現月經用品方面出現困難,及後亦與地方政府持續回應有關需要;近至台灣,臺北市教育局從2021 年 9 月起,為市內學童提供免費月經用品,及後教育部更於2023年起推行「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於全國學校等地提供免費月經用品。

Free Periods Hong Kong在2019年的調查發現,42%受訪者曾經試過為了省錢而不更換衛生巾,即使已經完全浸濕或使用超過4個小時、27%受訪者會為了其他開支而削減月經用品的開支、而超過90%受訪者曾經因為無法及時獲得月經用品而嘗試過自製廁所紙衛生巾。LUÜNA分別於2020年和2024與其他單位合作進行的調查,也有發現不同社群都有出現難以負責月經用品的狀況。事實上,經常有客人、老師、社工等向happeriod反映有關情況之餘,亦有明確指出月經教育的缺乏是導致他們無法確保月經健康的要因。反映不論是產品的獲得還是教育資訊的掌握來看,月經貧窮問題在香港確實存在,但本港至今仍未有任何針對月經貧窮的官方研究出現,亦未見有任何制度上的支援。

消弭月經貧窮: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消弭月經貧窮除了是消除貧窮的工作,同時亦與促進性別平等及月經健康息息相關。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中的多個項目,包括1.4(普及基本服務)、1.b(減少貧困人口)、3.7(性與生殖健康服務)、3.8(全民健康覆蓋)、4.3(普及優質教育)、4.a(教育設施)、5.1(消除歧視)、5.3(消除有害習俗)、5.6(性與生殖健康權利)和6.2(衛生設施),都必須透過回應月經貧窮及月經健康議題方可達成。

我們希望香港能正視香港的月經貧窮問題,盡快開展有關方面的研究與支援工作。happeriod亦會繼續聯同Free Periods Hong Kong以及其他友好地區夥伴,一同消除月經污名,促進性別平等,對抗月經貧窮。期望在此路上也會有你的支持和參與,共同建設月經友善環境。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