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學者公布「月經健康」的正式學術定義
分享

一群國外學者於早前正式於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期刊發表名為「Menstrual health: a definition for policy, practice, and research」的文章,為「Menstrual Health」( #月經健康 )提供一個正式、統一的定義。
是次研究由 Global Menstrual Collective發起、咨詢超過51名來自世界各地且背景不同的專家、融合了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Health)的定義、Lancet-Guttmacher 委員會早前對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SRHR)的定義、以及過往對世界對「月經健康」(menstrual health)和「月經衛生」(menstrual hygiene )等字眼的定義及應用,希望能為「月經健康」的一字賦予一個更正式、更全面、更統一、且能自我包含的定義,以便更多跨界別的研究和倡議工作能有一個消歧義的概念化了解。
根據該文章,「月經健康」的定義為:
不僅為與月經週期相關的疾病或羸弱之消除,更是一個體格、精神與社會適應上完全健康的狀態。
而達至月經健康,則表示成年女性、女生、及所有經歷月經週期的人士皆可在他們的生命週期中能:
- 準確、及時地得到與年齡相符的有關月經週期、來經及一生中因來經而需要經歷的轉變,以及與之相關的自我關顧及衛生實踐等相關資訊;
- 獲取得及使用有效且可負擔的月經產品及有如水和衛生設備等相應的設施和服務配合,以協助清潔雙手及身體、更換月經差品、以及清潔或丟棄已用的產品,使他們於月經期間能在選擇、衛生、舒適、隱私及安全得以被支持下關顧自己的身體;
- 就月經週期相關的不適和異常獲得及時的診斷、治療和關顧,如恰切的健康服務和資源、疼痛紓緩、以及自我關顧的方法;
- 經歷一個對月經週期正面且受尊重的環境,免受污名及精神困擾,使他們於月經週期可得到需要的資源及支持,自信地關顧自己身體,並於充分掌握資訊下作出自我關顧相關的決定;
- 於月經週期的所有階段免受因月經而來的排擠、限制、歧視、逼迫及/或暴力,自行於公民、文化、經濟、社會及政治等生活一切層面作出是否參予及如何參與相關事務的決定。
關注「月經貧窮」現象
「月經健康」概念除了涵蓋來經者的身心與精神健康、公共衞生以至醫療診症等層面外,其廣義更可延伸討論至來經者是否能夠負擔適切而衛生的月經用品,且於月經週期的所有階段中維持正常的社會參與權利。
事實上,「月經貧窮」在繁榮富庶的香港亦為不少來經者帶來挑戰。「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指無法負擔和獲得月經產品、衛生設施、相關教育和照護,以回應月經健康需要,一般會以缺乏適切而衞生的月經用品、被逼減少更換月經用品次數、衍生與月經相關健康問題、窒礙正常社交等方式呈現。
在香港,坊間有慈善機構專門支援社會上面對「月經貧窮」和其他月經相關困難的人士,例如Free Periods Hong Kong 就以掃除「月經貧窮」為目標,積極為外籍家傭、聾人、少數族裔,以及其他低收入女性提供免費的環保月經用品和月經教育,直接減輕她們長期購買即棄月經用品的財政負擔,使她們能夠克服「月經貧窮」,懷抱尊嚴與自信,自主管理自身月經健康。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 Free Periods Hong Kong 的工作,請按此。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