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青少女經歷經痛對成年後罹患慢性疼痛的風險有重要影響
Share
❗️最近一項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已持續經歷經痛的人在成年後有較高風險罹患慢性疼痛。
📋 研究內容和重要發現
這項縱向研究自對象8歲起持續以問卷形式追縱她們的經痛以及疼痛狀況至17歲,並在26歲時作後的問卷調查。在1157個有效的研究樣本中,超過8成人(972人)表示在15歲已有經痛的情況,當中感覺有中等至嚴重經痛程度的更佔近6成(59%)。與此同時,研究發現15歲時已有經歷中等程度經痛和嚴重程度經痛的人,於成年後經歷慢性疼痛的風險比沒有經歷經痛的人分別高出65%和76%,而這些慢性疼痛除了出現於常見的下腹和下背外,亦出現於頭部、背部、膝部、腿部、臀部等。研究人員相信,這或與青少年時期腦部的神經可塑性較高有關,所以當經痛持續在時期出現、對腦部發出訊號時,可能會影響腦部對接收疼痛訊號反應的發展。
同時,研究發現於較遲於青少年時期有服用口服避孕藥經驗的人也有較高的慢性疼痛風險,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口服避孕藥作為常見治療經痛的方式確實有效減輕經痛,影響疼痛訊號傳導功能的發展,從而減少於日後轉化為慢性疼痛的機會。
研究亦發現經歷經痛的年青人出現抑鬱及焦慮癥狀的比率亦較高,相信與這些年青人每月也要經歷或預期要經歷經痛卻沒有有效應對方法有關。
🔎 研究啟示
這是首次有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的經痛與成年人骨盆範圍外的慢性疼痛的關係。研究團隊表示,數據反映大量青少年日常飽受經痛困擾,同時欠缺足夠支援去應付這問題。團隊認為社會對月經的污名造成月經教育不足、來經者難以對照顧者求助等問題,需要默默忍受和隱藏經痛之苦。同時,數據亦反映經痛不單影響青少年月經期間即時的身心狀態,更有增加成年後罹患慢性疼痛的風險,足證有必要將青少年的經痛視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看待。團隊建議未來應著重於研究經痛的早期識別和有效管理,以持續提高年輕人對月經知識的理解。
📖 研究全文:https://happeriod.in/2025dacp
🚦 如果你也希望在月經教育和推動月經平等方面出一分力,歡迎透過DM或電郵至hello@happeriod.com 與我們聯絡,一同探索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