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月經迷思 開啟社會討論 《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發佈
「女事續群」由不同的個人及團體組成,以關注和推動女性自主、性別平等及永續生活為目標,成員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習慣X自然、小剌蝟happeriod。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女事」,同時透過群策群力,一起用溫柔而堅定的意志去建立合乎生態公義,永續自主的生活方式。
世界月事日 公開談論月經話題
藉著5月28日世界月事日(Menstrual Hygiene Day – Global),這個國際社會提倡月經衛生、促進公眾討論月經文化、打破月事禁忌的節日,女事續群於世界月事日前夕期間策劃了「《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發佈會 暨 【我們的悅事】展覽活動說明會」。是次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各界更了解香港女性對月經的認知與誤解,促進社會討論及提供適切的關注與支援。希望藉此為月經去除污名,喚起社會關注女性每月需要!
家人不提月事月經資訊不足
女性的月事在很多社會文化中屬於禁忌,即使在很多發達國家的文化中,月事也被視為尷尬事,屬女性個人的私事,因此鮮有在公共領域被公開談論。是次《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訪問了四百三十七名具月事經驗的女性,當中約有一半受訪者認為「不容易」在大眾媒體取得有關月經資訊。而在家庭層面,更發現三成三受訪者不會與家人分享月事經驗、五成四受訪者家人不會主動向受訪者提起月經。家庭屬於一個重要的支援系統,但卻有超過一半受訪者家人不會主動向受訪者提起月事,這結果無疑是令人感到意外及憂慮的。
目前香港的中學及小學均會設性教育課,為適齡學童教授各種性知識。可是,本團體發現近三成受訪者表示在初次月經來臨前,並沒有得到任何有關月經的教育及相關知識,而四成半的受訪者在初經來潮之前對月經的想法是「害怕」或「討厭」,超過八成受訪者更對月經表示「不喜歡」,並認為月經沒有為她帶來好處。這些對月經的負面印象,可能是來自社會大眾、學校教育,或家庭成員的言行影響,反映香港的性教育工作,似未能有效為公眾提供全面客觀的月經資訊,教育效果成疑。
有苦自己知政策無視女性生理需要
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月經讓她的活動力下降,令她不能如常進行日常活動,這顯示大部份女性都會因月經來潮而令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然而,令人擔心的是,香港現行政策缺乏性別角度,廣大女性每月需默默承受因為經期帶來的各種痛楚不適及疲累情況,雖然月經會令女性的活動力下降,但同時女性可能因為感到尷尬而無直接向他人述說或求助。就此,本團體建議公眾盡快深化討論月事假的可行性,鼓勵各公司、機構和團體主動關心女性成員需要,考慮實施月事假,建立正面討論月事的工作及學習環境。
月事產品多元化建立正向價值觀
過半數受訪者均表示最常使用即棄衛生巾,但超過八成受訪者對月經的態度依然是充滿負面的形容詞:尷尬的、沒有好處的、不向人提及的、不喜歡的、麻煩的……可見就算即棄衛生巾的宣傳論述皆強調「舒服」、「無感」、「care free」,仍無法令女性對月事建立正面的態度。相對而言,使用「非即棄衛生巾」(包括使用衛生棉條、布衛生巾、月事杯或其他月事用品)而表示喜歡月經的受訪者,比使用「即棄衛生巾」的受訪者人數多於超過一成。
女事續群成員「小刺蝟」Zoe表示:「現時香港普遍學校、醫院、商店都只會為女性提供即棄月事產品,然而即使品牌不同,但使用的質料類同。在欠缺月經資訊及公共討論空間的情況下,女性根本沒有機會了解月事產品是否有其他選擇。」女事續群籌劃展覽及有關活動,正是要連結各方力量,打破月經禁忌,讓兩性都可獲得更多正確的月經資訊,帶動社會公開討論月事。
女事續群成員「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鍾婉儀表示:「跨國企業的宣傳攻勢無孔不入,改變月經觀念,需從女生第一次來經前開始。我們打算向公眾籌集資源開展『正向月事校園推廣計劃』,組織社區婦女生產布衛生巾入校派發,讓女孩可從小接觸不同月事產品,建立正面的月經及身體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