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香港獨立媒體|「小刺蝟Happeriod」:透過月事教育拓寬性平之路

香港獨立媒體|「小刺蝟Happeriod」:透過月事教育拓寬性平之路

前言 在一些國家,月經被視為不潔,來經女性會被隔離。親如母女談月經也是禁忌。而在看似進步的香港,談月經也好像在說什麼國安秘密似的要竊竊私語,要用代號。以上都在潛移默化一種觀念:作為女性自然生理特徵的月經,卻是很羞恥的,應該藏起來的。而對自己身體根深蒂固的羞恥感也容易令女性忽視自身的健康­與需要。本地年輕女子Zoe於2014年成立了售賣環保月事產品的網店「小刺蝟Hap­period」。其成立宗旨與一直在做的事情卻令它遠不只是一家網店。除了售賣產品以外,他們還會透過參與社區市集、到大專院校與社區中心舉辦月經與身體工作坊,製作和發放錄像與小書,多角度推廣正向月事教育。讓女性接納與愛惜自己的身體,看見且有能力尋求更多選擇。筆者與Zoe作了一次訪談,期望更多人了解小小的網店如何在仍然保守的主流社會,以滴水穿石的毅力締造更自由的社會氛圍。 從環保月事產品找到履行使命的契機 Zoe的成長從未離開過性平議題。在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的她,已經熟悉與性別有關的學術理論。她也先後任職不同的進步婦女團體如「­HER Fund 婦女動力基金」、「Anti480反性暴力資源中心」等。 Zoe發現,若以離地」方式宣揚性平、身體自主等概念,不會引起很大興趣與共鳴。很想在性平教育上尋到新出路的她在2014年終於遇上了契機。當時台灣一家以環保月事產品幫助尼泊爾婦女的社企「棉樂月事工坊」到香港推廣。其中一個展覽點正是Zoe曾經任職的「Anti480」。她於是與一些朋友開始使用環保月事產品並且互相分享經驗。在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切身生活經驗更容易開啟討論的大門。於是她創立了「小刺蝟Happeriod」,以環保月事產品作為切入點,透過正向月事教育推動性平。 艱辛中的感動 不論推廣環保月事產品還是推行正向月事教育­,在香港都是非常小眾。Zoe坦然一路走來也經歷不少艱難。尤其推行月事教育更易受保守力量衝擊。她曾在維園市集擺攤時,有人質疑她們怎可以在公眾場合談論月事,並且表示自己受到冒犯。又有一些抱著獵奇甚至公審心態的人會在未經她們同意下拍照。縱然一座座­高山放在面前,「Happeriod」也走了五年,並且由開始時的業餘性質漸上軌道。­不但成為全職網店,並且得到港九新界一些售賣環保產品的店舖加入成為銷售點。最令Zoe感到鼓舞的,還是看見月事教育在風氣轉變上漸見果效。記得一次有名少女到她那兒查詢使用月經杯的事情。後來少女表示父母不想她用這東西。Zoe問那少女想不想與父母展開討論。她提供了很多相關的醫學資訊。後來少女和Zoe分享,表示她母親已經同意她使用月經杯了,並且陪同她到合作的寄賣點選購。­Zoe希望大眾對不同的選擇能有更開放接納的心態。 邀請更多同行的你你你 「Happeriod」用了兩年收集及整理資料,製作了一本名為《十萬個月事為什麼》­的小書。並且開展了《十萬個月事為什麼》校園教育計劃。從生理衛生、月事用品歷史、環保與健康、社會政策與性別平等等多角度剖析月經。內容扼要深入淺出,更配搭了不少趣味圖像資料、延伸閱讀及活動建議讓大家輕鬆討論月事。出版計劃得到MaD累積學習計劃 2016的種子基金及群眾集資支持,已完成電子書製作、印刷及寄到全港中學。現階段仍然集資,希望進行印刷及推廣至小學的工作,­讓教育工作者/家長能以不同角度認識月經,­支援她/他們與少年展開討論,改變月經不能說的文化。若你想進一步了解這個計劃並謂之提供資源,可探訪這兒。 此外,「Happeriod」也和「Men­struAction」、「M Cup月經呢啲事」開展了「Free Periods HK」計劃。每賣出一套她們的月事產品,她們會免費贈送一套給基層婦女。她們同時需要在使用環保月事產品方面有經驗的人成為「月經大使」,與更多人分享相關經驗。若你有意協助這些事功,可透過她們臉書粉絲群與她們聯絡。 結語 訪問當天正是「Happeriod」舉辦工作坊。在多種產品當中最吸引筆者注意的,是一個別緻的女性生殖器官模型。從卵巢、輸卵管、子宮到陰道,組合起來活像一個張開雙手迎接生命的人,十分可愛動人。筆者禁不住設問:究竟對於女性身體根深蒂固的羞恥感何時才可消除?當然,這不代表女性一定要生育下一代才有價值。對於性別平權,Zoe說得好­:性別平等不在於男女誰賺錢多,而是不論何種性別都能在友善的環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只活出社會期待的性別角色。要做到這點,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看見主流以外的選擇。但願月事教育能成為好的開始。 撰文 :  丁凱樂原文刊登於 :  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小刺蝟Happeriod」:透過月事教育拓寬性平之路

前言 在一些國家,月經被視為不潔,來經女性會被隔離。親如母女談月經也是禁忌。而在看似進步的香港,談月經也好像在說什麼國安秘密似的要竊竊私語,要用代號。以上都在潛移默化一種觀念:作為女性自然生理特徵的月經,卻是很羞恥的,應該藏起來的。而對自己身體根深蒂固的羞恥感也容易令女性忽視自身的健康­與需要。本地年輕女子Zoe於2014年成立了售賣環保月事產品的網店「小刺蝟Hap­period」。其成立宗旨與一直在做的事情卻令它遠不只是一家網店。除了售賣產品以外,他們還會透過參與社區市集、到大專院校與社區中心舉辦月經與身體工作坊,製作和發放錄像與小書,多角度推廣正向月事教育。讓女性接納與愛惜自己的身體,看見且有能力尋求更多選擇。筆者與Zoe作了一次訪談,期望更多人了解小小的網店如何在仍然保守的主流社會,以滴水穿石的毅力締造更自由的社會氛圍。 從環保月事產品找到履行使命的契機 Zoe的成長從未離開過性平議題。在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的她,已經熟悉與性別有關的學術理論。她也先後任職不同的進步婦女團體如「­HER Fund 婦女動力基金」、「Anti480反性暴力資源中心」等。 Zoe發現,若以離地」方式宣揚性平、身體自主等概念,不會引起很大興趣與共鳴。很想在性平教育上尋到新出路的她在2014年終於遇上了契機。當時台灣一家以環保月事產品幫助尼泊爾婦女的社企「棉樂月事工坊」到香港推廣。其中一個展覽點正是Zoe曾經任職的「Anti480」。她於是與一些朋友開始使用環保月事產品並且互相分享經驗。在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切身生活經驗更容易開啟討論的大門。於是她創立了「小刺蝟Happeriod」,以環保月事產品作為切入點,透過正向月事教育推動性平。 艱辛中的感動 不論推廣環保月事產品還是推行正向月事教育­,在香港都是非常小眾。Zoe坦然一路走來也經歷不少艱難。尤其推行月事教育更易受保守力量衝擊。她曾在維園市集擺攤時,有人質疑她們怎可以在公眾場合談論月事,並且表示自己受到冒犯。又有一些抱著獵奇甚至公審心態的人會在未經她們同意下拍照。縱然一座座­高山放在面前,「Happeriod」也走了五年,並且由開始時的業餘性質漸上軌道。­不但成為全職網店,並且得到港九新界一些售賣環保產品的店舖加入成為銷售點。最令Zoe感到鼓舞的,還是看見月事教育在風氣轉變上漸見果效。記得一次有名少女到她那兒查詢使用月經杯的事情。後來少女表示父母不想她用這東西。Zoe問那少女想不想與父母展開討論。她提供了很多相關的醫學資訊。後來少女和Zoe分享,表示她母親已經同意她使用月經杯了,並且陪同她到合作的寄賣點選購。­Zoe希望大眾對不同的選擇能有更開放接納的心態。 邀請更多同行的你你你 「Happeriod」用了兩年收集及整理資料,製作了一本名為《十萬個月事為什麼》­的小書。並且開展了《十萬個月事為什麼》校園教育計劃。從生理衛生、月事用品歷史、環保與健康、社會政策與性別平等等多角度剖析月經。內容扼要深入淺出,更配搭了不少趣味圖像資料、延伸閱讀及活動建議讓大家輕鬆討論月事。出版計劃得到MaD累積學習計劃 2016的種子基金及群眾集資支持,已完成電子書製作、印刷及寄到全港中學。現階段仍然集資,希望進行印刷及推廣至小學的工作,­讓教育工作者/家長能以不同角度認識月經,­支援她/他們與少年展開討論,改變月經不能說的文化。若你想進一步了解這個計劃並謂之提供資源,可探訪這兒。 此外,「Happeriod」也和「Men­struAction」、「M Cup月經呢啲事」開展了「Free Periods HK」計劃。每賣出一套她們的月事產品,她們會免費贈送一套給基層婦女。她們同時需要在使用環保月事產品方面有經驗的人成為「月經大使」,與更多人分享相關經驗。若你有意協助這些事功,可透過她們臉書粉絲群與她們聯絡。 結語 訪問當天正是「Happeriod」舉辦工作坊。在多種產品當中最吸引筆者注意的,是一個別緻的女性生殖器官模型。從卵巢、輸卵管、子宮到陰道,組合起來活像一個張開雙手迎接生命的人,十分可愛動人。筆者禁不住設問:究竟對於女性身體根深蒂固的羞恥感何時才可消除?當然,這不代表女性一定要生育下一代才有價值。對於性別平權,Zoe說得好­:性別平等不在於男女誰賺錢多,而是不論何種性別都能在友善的環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只活出社會期待的性別角色。要做到這點,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看見主流以外的選擇。但願月事教育能成為好的開始。 撰文 :  丁凱樂原文刊登於 :  香港獨立媒體

marie clarie|Zoe:我是Happeriod創辦人 #用咗布M巾先知咩叫真正carefree

marie clarie|Zoe:我是Happeriod創辦人 #用咗布M巾先知咩叫真正car...

女性跟月經親近,卻一點也不親密,大部分女性對月經的感覺都是麻煩、 疼痛、不舒服,沒有多少人會喜歡那種「噏」住的日子,但陳鈺霖是例外, 除了覺得月經很美妙,還會期待著「個幾日」, 幾年來不但努力將這種正向態度拓展到每個階層,更朝著「人人有M巾用」的路進發。 「布衛生巾真的很舒服,試過就會知道那種前所未有的清爽,就像一條比較厚的棉質內褲,完全沒有『噏』住的感覺,會讓你生活輕鬆得多。」簡單而真摰的解說,正是Zoe 5年前第一次使用布衛生巾後的感想,她質疑如此好用的月經產品怎麼不能普及、選擇及可以買到的地方竟如此少,於是創立Happeriod,希望帶來更多月經產品款式之餘,同時傳播「正向月事」的訊息。 基層婦女為省錢「慳」衛生巾 何謂「正向月事」?Zoe回想起2014年第一次接觸布衛生巾後跟朋友分享的過程,當中除了談及使用經驗,也有男朋友及媽咪發現了自己用布衛生巾的小趣事。她驚訝於大家的坦然,發現平常根本很少人願意交流這類話題,即使是閨密也不見得有這樣深入討論過。「那次分享後,大家開始試用不同牌子、剪裁、材質的布衛生巾,無不期待下次經期時可以試新品,即使仍然會痛,但對月經已有不同看法。她們甚至會嘗試各式貼身用品,如胸圍、內褲等,希望找到一款是自己用得舒適、開心。可見這些月經產品不只是提供多一個選擇,更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去讓大家談及自己身體和對月經的看法。」因此Happeriod除了售賣布衛生巾、月經杯,還有月經褲、棉條、有關消毒清潔產品等,選擇算是市場上數一數二的多。「生活營營役役,我們亦經常被角色規範,但其實路從來不只一條,就正如經期不一定要用衛生巾一樣。」 Zoe不算是一個生意人,她真正想做的是月事教育,灌輸正確及正面的月事知識。為此她特別聯同MenstruAction及Mcup Mstuffs平台,向香港理工大學旗下的Good Seed HK爭取到社創基金,協助她推動企劃「Free Periods HK」。曾經在不同婦女團體工作過的Zoe及朋友圈中,接觸過很多基層婦女,她們對月事的認識有限,為了省錢及工作時間長等問題,一塊衛生巾隨時用上8小時(正確應該每3至4小時換一次)。「衛生巾其實頗貴,不是人人負擔得起,我很想接觸到她們,宣揚有關訊息,以及利用基金讓每人獲得一款布衛生巾及月經杯*,使『個幾日』得到改善及減輕其財政負擔。其實現今全球正談及『月經貧窮』概念,月經是女性生下來所必須經歷的,然而衛生巾卻不是complimentary,好些地方甚至需要徵收特別高的稅款,可以想像如香港一個綜緩家庭,家裡有3位女性的話,經濟負擔會很大,她們有可能選擇不理會更換衛生巾的問題,過後有機會引發婦科病,到時要看醫生的話便更昂貴了,然而很多人為了省錢不去求醫,病程惡化便不堪設想 。」 「月經杯會破處、令陰道鬆弛」是謬誤! 創業非易事,還要主打「冷門」產品,加上只有一人之力,一切顯得更難。Zoe也曾跌進「為何自己要這麼辛苦」的困局,但每次收到客人的回應都讓她感到窩心,亦因此而有更大推動力去做好教育工作。她曾經出版《十萬個月事為什麼》,跟老師、年輕人、社工等作月事分享;而「十萬個月事為什麼」更是一個教育計劃,提供工作坊、講座,談談如何面對月經,營造一個cosy的場合予大家分享各種月事所想,用坦然的態度面對。「所有產品我都試過,可以以親身經驗跟客人分享心得,而且會按她們的需要去提供建議,如月經杯分很多種,size、材質都有不同,若客人是運動型女生,我會建議她揀選材質較硬的月經杯,使其不容易受肌肉抗拒而影響,不易翻漏。」無論是在市集、工作坊或私訊Zoe購買月經產品都不怕無所適從,因為她會不厭其煩地解答你的疑難,真正從用家角度出發。她還設有「月經杯回收計劃」,讓第一次試過月經杯而覺得不合適的人,可以有機會重新認識哪一款適合自己,同時有一個機會去讓Zoe介紹更多選擇。「品牌資金不多,亦難以鋪天蓋地去宣傳如此私密及未完全被接受的事,所以我只能逐步推廣,並希望其他人用自身經驗延伸。」 不過最難的,始終是如何驅除人們的謬誤。曾經有位女孩因為受濕疹困擾而找Zoe,想要轉用月經杯,可惜被父母阻止,因為他們擔心會弄穿處女膜。「好多媽媽覺得讓孩子用月經杯好像親手令她們『失身』,其實處女膜不是有否性生活的指標,也證明大家不太認識自己的陰道了;最奇怪的,是很多人會擔心丈夫或男朋友知道會有甚麼反應,知道又如何?我們經常擔心別人的想法,卻忽略自己。」Zoe明白人愈大,有些思維愈根深柢固,因此希望正向月事教育可以從小做起,往後繼續努力走進校園;最大願景,當然是有家計會、衛生署等加入,讓置入式月經產品變得尋常,使各連鎖店貨品架上從此找到衛生巾以外的選擇,真正感受何謂carefree。 撰文 : Daphne Wu 原文刊登於:marie clarie

marie clarie|Zoe:我是Happeriod創辦人 #用咗布M巾先知咩叫真正car...

女性跟月經親近,卻一點也不親密,大部分女性對月經的感覺都是麻煩、 疼痛、不舒服,沒有多少人會喜歡那種「噏」住的日子,但陳鈺霖是例外, 除了覺得月經很美妙,還會期待著「個幾日」, 幾年來不但努力將這種正向態度拓展到每個階層,更朝著「人人有M巾用」的路進發。 「布衛生巾真的很舒服,試過就會知道那種前所未有的清爽,就像一條比較厚的棉質內褲,完全沒有『噏』住的感覺,會讓你生活輕鬆得多。」簡單而真摰的解說,正是Zoe 5年前第一次使用布衛生巾後的感想,她質疑如此好用的月經產品怎麼不能普及、選擇及可以買到的地方竟如此少,於是創立Happeriod,希望帶來更多月經產品款式之餘,同時傳播「正向月事」的訊息。 基層婦女為省錢「慳」衛生巾 何謂「正向月事」?Zoe回想起2014年第一次接觸布衛生巾後跟朋友分享的過程,當中除了談及使用經驗,也有男朋友及媽咪發現了自己用布衛生巾的小趣事。她驚訝於大家的坦然,發現平常根本很少人願意交流這類話題,即使是閨密也不見得有這樣深入討論過。「那次分享後,大家開始試用不同牌子、剪裁、材質的布衛生巾,無不期待下次經期時可以試新品,即使仍然會痛,但對月經已有不同看法。她們甚至會嘗試各式貼身用品,如胸圍、內褲等,希望找到一款是自己用得舒適、開心。可見這些月經產品不只是提供多一個選擇,更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去讓大家談及自己身體和對月經的看法。」因此Happeriod除了售賣布衛生巾、月經杯,還有月經褲、棉條、有關消毒清潔產品等,選擇算是市場上數一數二的多。「生活營營役役,我們亦經常被角色規範,但其實路從來不只一條,就正如經期不一定要用衛生巾一樣。」 Zoe不算是一個生意人,她真正想做的是月事教育,灌輸正確及正面的月事知識。為此她特別聯同MenstruAction及Mcup Mstuffs平台,向香港理工大學旗下的Good Seed HK爭取到社創基金,協助她推動企劃「Free Periods HK」。曾經在不同婦女團體工作過的Zoe及朋友圈中,接觸過很多基層婦女,她們對月事的認識有限,為了省錢及工作時間長等問題,一塊衛生巾隨時用上8小時(正確應該每3至4小時換一次)。「衛生巾其實頗貴,不是人人負擔得起,我很想接觸到她們,宣揚有關訊息,以及利用基金讓每人獲得一款布衛生巾及月經杯*,使『個幾日』得到改善及減輕其財政負擔。其實現今全球正談及『月經貧窮』概念,月經是女性生下來所必須經歷的,然而衛生巾卻不是complimentary,好些地方甚至需要徵收特別高的稅款,可以想像如香港一個綜緩家庭,家裡有3位女性的話,經濟負擔會很大,她們有可能選擇不理會更換衛生巾的問題,過後有機會引發婦科病,到時要看醫生的話便更昂貴了,然而很多人為了省錢不去求醫,病程惡化便不堪設想 。」 「月經杯會破處、令陰道鬆弛」是謬誤! 創業非易事,還要主打「冷門」產品,加上只有一人之力,一切顯得更難。Zoe也曾跌進「為何自己要這麼辛苦」的困局,但每次收到客人的回應都讓她感到窩心,亦因此而有更大推動力去做好教育工作。她曾經出版《十萬個月事為什麼》,跟老師、年輕人、社工等作月事分享;而「十萬個月事為什麼」更是一個教育計劃,提供工作坊、講座,談談如何面對月經,營造一個cosy的場合予大家分享各種月事所想,用坦然的態度面對。「所有產品我都試過,可以以親身經驗跟客人分享心得,而且會按她們的需要去提供建議,如月經杯分很多種,size、材質都有不同,若客人是運動型女生,我會建議她揀選材質較硬的月經杯,使其不容易受肌肉抗拒而影響,不易翻漏。」無論是在市集、工作坊或私訊Zoe購買月經產品都不怕無所適從,因為她會不厭其煩地解答你的疑難,真正從用家角度出發。她還設有「月經杯回收計劃」,讓第一次試過月經杯而覺得不合適的人,可以有機會重新認識哪一款適合自己,同時有一個機會去讓Zoe介紹更多選擇。「品牌資金不多,亦難以鋪天蓋地去宣傳如此私密及未完全被接受的事,所以我只能逐步推廣,並希望其他人用自身經驗延伸。」 不過最難的,始終是如何驅除人們的謬誤。曾經有位女孩因為受濕疹困擾而找Zoe,想要轉用月經杯,可惜被父母阻止,因為他們擔心會弄穿處女膜。「好多媽媽覺得讓孩子用月經杯好像親手令她們『失身』,其實處女膜不是有否性生活的指標,也證明大家不太認識自己的陰道了;最奇怪的,是很多人會擔心丈夫或男朋友知道會有甚麼反應,知道又如何?我們經常擔心別人的想法,卻忽略自己。」Zoe明白人愈大,有些思維愈根深柢固,因此希望正向月事教育可以從小做起,往後繼續努力走進校園;最大願景,當然是有家計會、衛生署等加入,讓置入式月經產品變得尋常,使各連鎖店貨品架上從此找到衛生巾以外的選擇,真正感受何謂carefree。 撰文 : Daphne Wu 原文刊登於:marie clarie

SCMP Ruby Cup Happeriod

SCMP|New fertility trackers and femcare product...

New fertility trackers and femcare products help smash menstruation taboos and misconceptions A recent boom in the female health space, from period-tracking apps to fertility wearables and feminine hygiene products,...

SCMP|New fertility trackers and femcare product...

New fertility trackers and femcare products help smash menstruation taboos and misconceptions A recent boom in the female health space, from period-tracking apps to fertility wearables and feminine hygiene products,...

Cosmopolitan HK|【女生月事】棉布衛生巾循環再用好噁心?過來人分享用後感!

Cosmopolitan HK|【女生月事】棉布衛生巾循環再用好噁心?過來人分享用後感!

  買衛生巾,不外乎要超薄、透氣、夜用特長、防漏呢4個好處。除咗蹲在超市貨架逐隻揀之外,你有無諗過另一個選擇:可循環再用的棉布衛生巾。聽到呢度,唔少女生即刻諗起「好大陣味」、「好難洗」、「好易漏M」,紛紛打退堂鼓。 今次小編請來香港棉布衛生巾品牌Happeriod主理人、轉用棉布M巾已4年多的Zoe,拆解5個女生對使用棉布M巾的疑惑,一改大家對它的錯誤觀念! 女生疑惑1. 棉布M巾好易漏M! ▲香港棉布衛生巾品牌Happeriod,本地生產,表層為無漂染棉布,具防漏層,保護性強! Zoe解答:棉布衛生巾大多分三層,面層為有機棉或全棉,部分款中間設防漏層,最底層為不同圖案的花布作點綴。怕漏M的女生可以揀設防漏層的M巾,跟即棄M巾無異,不怕滲漏。然而並非所有品牌都會設防漏層,目的是鼓勵女生每隔3-4小時就需更換(即使少流量),確保衛生。 ▲棉布衛生巾由多層棉布製成,有些設防漏層。 女生疑惑2. 返工、去街換M巾,M味濃又難攜帶! ▲印度衛生巾品牌Eco Femme,衛生巾較厚身,含防漏層,其彩色圖案由天然染料製成。無塑料包裝,外袋以精美再造紙製成。每賣出一塊,品牌會捐一塊予印度有需要的女孩。 Zoe解答:用開即棄M巾,每次替換時總覺M味濃,原來是因為塑膠質料不能令經血完全乾透,容易產生難聞味道;棉布衛生巾質料相對易吸乾經血,乾透後噁味較不明顯。   ▲台灣棉布衛生巾品牌棉樂悅事,由尼泊爾婦女製作,其全棉印花布來自加德滿都傳統布市集,接觸面為植物染有機棉手織布。其棉布M巾不設防漏層,可作為量少或第三天後的夜用使用。 使用後將M巾向內對摺,啪上鈕扣,再放入防水密實袋即可。 女生疑惑3. 用棉布M巾會好厚唔舒服! ▲台灣棉布衛生巾品牌棉樂悅事 Zoe解答:老實說,棉布衛生巾的厚度比即棄M巾厚,但由於棉質較親膚,用它就像穿了加厚內褲一樣,不會感到不舒服。 ▲斯里蘭卡棉布衛生巾品牌Momiji Natural,以全棉布料製作,顏色花款較多。 女生疑惑4. 棉布M巾好難洗! Zoe解答:其實棉布衛生巾都有清洗技巧:首先用小梳打粉加凍水浸約3小時。小梳打粉為鹼性清潔劑,有助溶解經血,更易清洗。之後再用沖涼液搓洗即可。如M巾上仍有淡紅血漬,可購買潔污力強的廢油皂搓洗,切忌用漂白劑等具化學成份的清潔液,以免影響皮膚。  ▲印度衛生巾品牌Eco Femme 清洗棉布衛生巾後必須晾在太陽下曬乾,以啪鈕緊扣與內褲一同存放即可。   女生疑惑5....

Cosmopolitan HK|【女生月事】棉布衛生巾循環再用好噁心?過來人分享用後感!

  買衛生巾,不外乎要超薄、透氣、夜用特長、防漏呢4個好處。除咗蹲在超市貨架逐隻揀之外,你有無諗過另一個選擇:可循環再用的棉布衛生巾。聽到呢度,唔少女生即刻諗起「好大陣味」、「好難洗」、「好易漏M」,紛紛打退堂鼓。 今次小編請來香港棉布衛生巾品牌Happeriod主理人、轉用棉布M巾已4年多的Zoe,拆解5個女生對使用棉布M巾的疑惑,一改大家對它的錯誤觀念! 女生疑惑1. 棉布M巾好易漏M! ▲香港棉布衛生巾品牌Happeriod,本地生產,表層為無漂染棉布,具防漏層,保護性強! Zoe解答:棉布衛生巾大多分三層,面層為有機棉或全棉,部分款中間設防漏層,最底層為不同圖案的花布作點綴。怕漏M的女生可以揀設防漏層的M巾,跟即棄M巾無異,不怕滲漏。然而並非所有品牌都會設防漏層,目的是鼓勵女生每隔3-4小時就需更換(即使少流量),確保衛生。 ▲棉布衛生巾由多層棉布製成,有些設防漏層。 女生疑惑2. 返工、去街換M巾,M味濃又難攜帶! ▲印度衛生巾品牌Eco Femme,衛生巾較厚身,含防漏層,其彩色圖案由天然染料製成。無塑料包裝,外袋以精美再造紙製成。每賣出一塊,品牌會捐一塊予印度有需要的女孩。 Zoe解答:用開即棄M巾,每次替換時總覺M味濃,原來是因為塑膠質料不能令經血完全乾透,容易產生難聞味道;棉布衛生巾質料相對易吸乾經血,乾透後噁味較不明顯。   ▲台灣棉布衛生巾品牌棉樂悅事,由尼泊爾婦女製作,其全棉印花布來自加德滿都傳統布市集,接觸面為植物染有機棉手織布。其棉布M巾不設防漏層,可作為量少或第三天後的夜用使用。 使用後將M巾向內對摺,啪上鈕扣,再放入防水密實袋即可。 女生疑惑3. 用棉布M巾會好厚唔舒服! ▲台灣棉布衛生巾品牌棉樂悅事 Zoe解答:老實說,棉布衛生巾的厚度比即棄M巾厚,但由於棉質較親膚,用它就像穿了加厚內褲一樣,不會感到不舒服。 ▲斯里蘭卡棉布衛生巾品牌Momiji Natural,以全棉布料製作,顏色花款較多。 女生疑惑4. 棉布M巾好難洗! Zoe解答:其實棉布衛生巾都有清洗技巧:首先用小梳打粉加凍水浸約3小時。小梳打粉為鹼性清潔劑,有助溶解經血,更易清洗。之後再用沖涼液搓洗即可。如M巾上仍有淡紅血漬,可購買潔污力強的廢油皂搓洗,切忌用漂白劑等具化學成份的清潔液,以免影響皮膚。  ▲印度衛生巾品牌Eco Femme 清洗棉布衛生巾後必須晾在太陽下曬乾,以啪鈕緊扣與內褲一同存放即可。   女生疑惑5....

OLO magazine|一場女性革命,由月事用品開始

OLO magazine|一場女性革命,由月事用品開始

「許多人怕用棉條或月經杯,怕弄穿處女膜,這是很大的誤解,也反映著根深蒂固的華人文化。」正向月事發起人Zoe拿著女性陰道模型,指出處女膜的位置所在,又教導如何將月經杯放進陰道使用的方法,這樣直接、毫無忌諱的性教育,在課堂上從沒有過,「我想透過月事用品,引起大家去思考自己的身體,我想讓大家知道,女性是可以有選擇的。」一場爭取女性身體自主與性別解放的行動,就從月事用品開始。 從月經杯 翻出潘多拉的盒子Zoe本在非牟利婦女組織工作,在那時開始接觸了布衛生巾與月經杯,結果一試愛上,「布衛生巾就像厚身一點的內褲,穿起來很透氣,真的很舒服。」雖然事後要用蘇打粉浸泡,再用肥皂清潔,但她覺得那種舒適度是即棄衛生巾比不上的,後來更索性在工餘時自立品牌,出售及代理相關的產品。 月經杯分了不同的大小,女生可以因應自己的流量和陰道的長短而選擇自己適合的   對布衛生巾大家接受程度尚可,但對於需要置入陰道的衛生用品,普遍女生還是有許多的不安與不了解,Zoe解釋,其實月經杯使用起上來更方便,「你置入一次,去行山或做運動時就不用擔心要找一個乾淨的廁所換衛生巾,而且會覺得好像沒有來過月經似的,那種感覺很爽!」不過許多女生初聽,第一個反應大抵就像我一般皺著眉,半信半疑,「當初和身邊朋友一起使用月經杯後,有位朋友分享,她媽媽不給她用月經杯,覺得污糟,又認為女性私密處是很脆弱的,因此需要特別保護。」 課堂上只教女生發育時身體的變化,即使中學的性教育也只談及性行為的安全措施,老師從來沒有教導來月經時應該怎樣做,家長同樣如此避緯,結果是女性只能靠自己摸索,「許多人覺得月經流出的血等同於排泄物,是很骯髒的,不清潔的,其實月經排出的血和身體上流著的血,並沒有分別。」使用月經杯,好像突然翻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讓人們面對那些一直不敢承認的潛意識恐懼。 不能說的月事 打破禁忌日常生活上,女生常常用「嚟M」、「大姨媽」等的用字去取代月經,連向朋友借衛生巾都要閃閃縮縮,其實就是潛意識覺得這件事不能說。這些恐懼,反映出女性對自己身體的不了解,也反映出一些根深蒂固的性別定型,「有女生怕男朋友不喜歡而抗拒使用月經杯,也有些女生希望要結婚後才把一些外來物品放進陰道內,甚至有些會害怕弄鬆陰道。」許多人的恐懼,其實都是來自於在意另一半的看法,因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Zoe表示日本與台灣布衛生巾的圖案多是較女性例如粉紅色、碎花,自覺「男仔頭」的她便選用較中性的圖案,這也是女生自主的象徵   她感嘆說,女生對自己臉部多了一條細紋都立刻會知道,但對於下半身,卻好像完全一無所知,「許多女生在沒有性行為前,根本不知道陰道口在哪裏,其實我很建議大家,找一個自己舒服沒有人干擾的地方,去探索一下自己的身體。」了解這些另類月事用品,不單可以讓女生多了選擇,其實更同時突破女生的心理關口,打破了她們對自己身體的界限與想象,「有許多人是用了月經杯後才開始留意身體的變化,更有一位客戶與我分享,她開始懂得從性方面去取悅自己。」 她認為,上一代有種錯覺,以為什麼都不說,年輕人不知道就不會去試,「就像他們認為只要你教了如何避孕,就等於鼓勵年輕人有性行為,結果越禁止越無視就越適得其反。」學校的性教育,多是分開男女班教,但Zoe認為男生也應該了解女性的生理結構,「其實男生都應該知道,他們身邊總會遇到一個來月經的女性!如果不了解,那如何體諒女性呢?」 Zoe會定時舉辦布衛生巾工作坊   為了開放對月經的討論,Zoe兩年前透過申請「Mad創不同」基金,出版了《十萬個月事為什麼》,解構各種對月事用品及身體的疑問。她免費寄贈了一千本至全港中學,下個目標是全港小學,同時希望製作一些簡易清晰、以問答為形式版本的傳單,方便大人去看。Zoe希望,從月事開始著手推廣性教育,讓人們正確面對身體,面對性別的界限,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性別的自主與解放吧!   撰文 : Sally Chong原文刊登於:OLO magazine  

OLO magazine|一場女性革命,由月事用品開始

「許多人怕用棉條或月經杯,怕弄穿處女膜,這是很大的誤解,也反映著根深蒂固的華人文化。」正向月事發起人Zoe拿著女性陰道模型,指出處女膜的位置所在,又教導如何將月經杯放進陰道使用的方法,這樣直接、毫無忌諱的性教育,在課堂上從沒有過,「我想透過月事用品,引起大家去思考自己的身體,我想讓大家知道,女性是可以有選擇的。」一場爭取女性身體自主與性別解放的行動,就從月事用品開始。 從月經杯 翻出潘多拉的盒子Zoe本在非牟利婦女組織工作,在那時開始接觸了布衛生巾與月經杯,結果一試愛上,「布衛生巾就像厚身一點的內褲,穿起來很透氣,真的很舒服。」雖然事後要用蘇打粉浸泡,再用肥皂清潔,但她覺得那種舒適度是即棄衛生巾比不上的,後來更索性在工餘時自立品牌,出售及代理相關的產品。 月經杯分了不同的大小,女生可以因應自己的流量和陰道的長短而選擇自己適合的   對布衛生巾大家接受程度尚可,但對於需要置入陰道的衛生用品,普遍女生還是有許多的不安與不了解,Zoe解釋,其實月經杯使用起上來更方便,「你置入一次,去行山或做運動時就不用擔心要找一個乾淨的廁所換衛生巾,而且會覺得好像沒有來過月經似的,那種感覺很爽!」不過許多女生初聽,第一個反應大抵就像我一般皺著眉,半信半疑,「當初和身邊朋友一起使用月經杯後,有位朋友分享,她媽媽不給她用月經杯,覺得污糟,又認為女性私密處是很脆弱的,因此需要特別保護。」 課堂上只教女生發育時身體的變化,即使中學的性教育也只談及性行為的安全措施,老師從來沒有教導來月經時應該怎樣做,家長同樣如此避緯,結果是女性只能靠自己摸索,「許多人覺得月經流出的血等同於排泄物,是很骯髒的,不清潔的,其實月經排出的血和身體上流著的血,並沒有分別。」使用月經杯,好像突然翻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讓人們面對那些一直不敢承認的潛意識恐懼。 不能說的月事 打破禁忌日常生活上,女生常常用「嚟M」、「大姨媽」等的用字去取代月經,連向朋友借衛生巾都要閃閃縮縮,其實就是潛意識覺得這件事不能說。這些恐懼,反映出女性對自己身體的不了解,也反映出一些根深蒂固的性別定型,「有女生怕男朋友不喜歡而抗拒使用月經杯,也有些女生希望要結婚後才把一些外來物品放進陰道內,甚至有些會害怕弄鬆陰道。」許多人的恐懼,其實都是來自於在意另一半的看法,因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Zoe表示日本與台灣布衛生巾的圖案多是較女性例如粉紅色、碎花,自覺「男仔頭」的她便選用較中性的圖案,這也是女生自主的象徵   她感嘆說,女生對自己臉部多了一條細紋都立刻會知道,但對於下半身,卻好像完全一無所知,「許多女生在沒有性行為前,根本不知道陰道口在哪裏,其實我很建議大家,找一個自己舒服沒有人干擾的地方,去探索一下自己的身體。」了解這些另類月事用品,不單可以讓女生多了選擇,其實更同時突破女生的心理關口,打破了她們對自己身體的界限與想象,「有許多人是用了月經杯後才開始留意身體的變化,更有一位客戶與我分享,她開始懂得從性方面去取悅自己。」 她認為,上一代有種錯覺,以為什麼都不說,年輕人不知道就不會去試,「就像他們認為只要你教了如何避孕,就等於鼓勵年輕人有性行為,結果越禁止越無視就越適得其反。」學校的性教育,多是分開男女班教,但Zoe認為男生也應該了解女性的生理結構,「其實男生都應該知道,他們身邊總會遇到一個來月經的女性!如果不了解,那如何體諒女性呢?」 Zoe會定時舉辦布衛生巾工作坊   為了開放對月經的討論,Zoe兩年前透過申請「Mad創不同」基金,出版了《十萬個月事為什麼》,解構各種對月事用品及身體的疑問。她免費寄贈了一千本至全港中學,下個目標是全港小學,同時希望製作一些簡易清晰、以問答為形式版本的傳單,方便大人去看。Zoe希望,從月事開始著手推廣性教育,讓人們正確面對身體,面對性別的界限,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性別的自主與解放吧!   撰文 : Sally Chong原文刊登於:OLO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