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eriod x LUÜNA,浪漫而清醒的做夢者

happeriod x LUÜNA,浪漫而清醒的做夢者

Olivia手抱一束祝賀happeriod十週年的鮮花走向Zoe,內斂文靜的小黃菊配搭清麗脫俗的小白菊,十二支柔和的橙玫瑰在黃鶯花襯托下散發淡淡活力。她們第一次相遇是在2019年堅尼地城一個共享工作空間舉辦的Menstruation Matters討論女性健康和月經議題的論壇/研討交流/活動。事隔5年,她們如同花束散發既含蓄又相投的姿態,作為在香港推廣月經議題的同路人,第一次放鬆地坐在舒服柔軟的榻榻米聊起創辦LUÜNA和happeriod兩個本地月經品牌的旅途。 

happeriod和LUÜNA的初相遇

若細數近十年香港從普及環保月經用品到將「月經議題」帶到教育及倡議層面,旁人對這兩個本地品牌有個比對:「諗起本地月經品牌,講英文嘅社群就會熟LUÜNA,講廣東話嘅就會熟happeriod。」同為推動香港人對月經友善的關注,亦同為女性,Olivia和Zoe在創辦品牌之前都深刻感受過月經所帶來的焦慮不安。Olivia分享:「以前的我一直和月經(menstruation)長期抗爭,難以言喻的經血量(incredibly heavy bleeding)和(因荷爾蒙失調)長滿臉的痤瘡(cystic acne)使我感到身體及容貌上的無力(debilitating),久而久之月經帶來的負面影響深深烙印在我的青少年至成人時期。」

有難以跟月經好好共處的階段,也總有渴望打破僵持的瞬間。對Zoe而言的是「選擇」,2014年體驗布衛生巾和月經杯的美好後決定和友人團購,將環保月經產品帶來香港,而對Olivia來說是幫助解答心裡千個疑問的「社群」:「我經常不由自主思考:『為甚麼要維持(因為月經受苦)現狀?為甚麼數百萬計的女性日常會覺得月經如此負面,甚至只能孤獨承受種種苦況?』("Why is this the status quo? Why is this experience that millions of us experience on a regular basis so negative and ultimately so lonely.?")因工作機緣二十多歲來到香港的Olivia常跟友人和同事討論月經帶給來經者的影響,她漸漸意識到令來經者「厭惡月經」的背後推手不止是社會(societal stigma),更來自傳統女性護理產品產業的污名餵養。看似「無憂無慮」的品牌卻在廣告強化女性和月經難以好好共處的普遍現象,月經用品變成克服恐懼的存在。在不論「克服」或與月經「共處」的路途上孤軍奮戰,貌似是大部分生而為女性的命題,然而找到能夠分擔的社群會如Olivia所說:「讓你在感到黑暗、孤單及充滿壓力的時刻鼓勵你繼續前行。」LUÜNA也因社群而生。

LUÜNA - 綻放的「月」

LUÜNA始於Olivia相信「月經教育固然重要,月經產品也是帶來意識改變不可或缺的一環。」深明不少女性使用塑膠物料製造的衛生巾引起皮膚痕癢後,比起質疑產品成分更傾向責怪身體、低收入家庭因經濟困難更傾向購入便宜及低品質的衛生巾致陰部不適及各類疼痛。 LUÜNA希望透過生產配合月經教育,推廣月事健康之餘,令更多女性能夠使用有機及高品質月經產品。LUÜNA走上社會企業這條路來得很自然,Olivia曾思考其定位,解決問題的方法眾多,可以是成為非牟利機構或建立一個社群,但她希望「創辦一個具意義和目標為本的企業,從根本著手應對月經污名。」

命名LUÜNA,是一個浪漫富創意的想像,也是作為gritty entrepreneurship的態度:懷著遠大理想,堅韌不拔地發揮熱情並勇於挑戰現實困難。Luna「月」,也是中文裡和「月經週期」關聯的象徵。每月必經的週期如月圓、月缺或月蝕形態萬千,LUÜNA相信來經者既蘊涵擁抱變化的能力也潛藏強大的陰性力量,「月」可以說是作為對來經者的信任和祈願。那為甚麼是LUÜNA(umlaut,德語裡在元音加上兩個小圓點作為元音變音)不單是Luna?Olivia坦承分享一則商業世界的「秘話」:「2017年在中國創業時考慮以“LUNA”申請這個我很喜歡的商標,印象依稀是RMB5000。年半後當公司有充裕資金申請商標時,“LUNA”不見了 “It was gone!”,明顯是規模較大的公司故意壟斷大量商標使用。」定名LUÜNA雖然是策略性變動,同時也反映實際營商環境的競爭和挑戰。

月經事業是門「生意」還是「教育」?

「大家都莫名其妙地覺得我們是extroverts(外向者)!」Olivia和Zoe笑言,在MBTI裡其實她們都是I人(內向者),Zoe分享:「我們需要很多能量與人交際,例如那些無可避免的公開演講、和合作夥伴對話和教學分享。而作為一個introvert,我大部分時間都只想待在家。」Olivia非常認同:”Yeah, we come off stage and we're like depleted and has to be carried home.“ 「沒錯!當我們落台的時候感覺被抽乾,然後要被人抬回家。」刻板印象中走進商業世界的都是大E人、社交能手、憑著能言善辯的口才向大眾推廣自家產品,然而Olivia和Zoe都覺得自己不太像傳統的生意人,她們更似「企業家」和「教育者」的混合體。Zoe很少形容自己是生意人,她真正想做的是推廣「有選擇」的環保月經用品和「正向月事教育」。Olivia說在創業初期也不習慣自己成為大家眼中的「女性企業家」,二人不約而同地回應:「我們不是為了令月經議題成為一門生意才創業。」更何況全職教育者是種專業和責任,對她們而言月經事業必然是兩者總和。 

LUÜNA抱持3大核心理念:同理(Empathy)、具包容性(Inclusivity)和公平(Equity),Olivia指它們都是幫助LUÜNA更能擁抱差異的初衷。例如在談論月經議題面對具挑戰性而充滿惡言的對話,如何保持耐性理解他人說話本意。在合作上鼓勵背景異同的機構開闊胸襟,以更包容的眼界接納不同人的需要和差異。而happeriod提倡的3大理念:自主(Autonomy)、尊嚴(Dignity)、團結(Solidarity)更注重來經者的自我賦權。從月經羞恥走向月經平權,讓來經者意識到有多元月經用品的選擇權,並更具尊嚴地經歷每個月經週期,把「正向月事」帶到不同背景的社群。好奇再一個十年,她們的月事進步理念會為香港帶來甚麼改變?

然而將「月經教育」帶到商業世界有時是種變調,面對公眾也是一場費唇舌劍的挑戰。Free Periods Hong Kong於2024年的世界月經日(5月25-28日)在深水埗合舍舉行「Be My Buddy Buddy」月事平等展覽,Zoe分享她與一位50多歲參展者的對話,這位表現理性又有禮貌的男士向她追問:「你們為甚麼在公眾地方展出月經?將這個議題做成小冊子發給在校女生不就更好嗎?」Zoe沒有放棄對話,同僚也欣賞她的應對和情緒穩定,然而這讓Zoe反思有多少人在談論月經時願意保持開放態度,而非帶著既定思維、假借理性去表達批評。在注重數字的主流商業環境Zoe也常「被提醒」:「你沒有醫學研究如何證明月經影響著女性健康?」比起同理第一身感受、理解來經者的處境,商業世界更注重數據和分析。

Olivia身同感受,她發現在和零售商及大小規模的公司對話間,不少對「環境友善、更健康的月經用品」無動於衷,會主動為來經同事提供免費月經用品的國際公司少之又少,Olivia更常聽到的是「No,不需要了」或「除了我們以外,其他公司都不會提供月經用品給同事。」意識到月經用品不是來經者觸手可及的現實令Olivia更灰心,「教育」既是過程也是終點,但面對連起點都望塵莫及的Olivia來說:”You just have to take a deep breath“ 「你只需要深呼吸一下。」

happeriod的十年和LUÜNA的同行

「在推廣月經平等的年間,更證明我們需要並肩存在。」happeriod和LUÜNA致力推動更開放的月經友善文化,然而她們都深感香港還處於修復全球疫情陰霾留下的後遺階段:年輕女生失去三年校園時光,性、身體自主和月經教育滯後;疫情改變公眾衛生意識,置入式的月經產品更被抗拒;人們資訊接收更走向網絡,加劇月經污名和迷思等。處境更見艱難,但Olivia都抱持樂觀:「這兩年我們也看見不少願意加入月經友善行列的職場。」以FreePeriods為例,去年在Hactl香港空運貨站的支持下,她們讓月經用品走進8成都是男員工的工作環境。happeriod的Drop Spot也在中大校園圖書館放置免費月經用品給有需要的同學,計劃也推展至性別友好團體如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風雨蘭、土瓜灣地區小店等等,職場、校園和社區並駕齊驅推廣月經友善。

「將下一個目標定為香港國際機場吧!」Zoe曾收到一個來經者的訊息:「難以置信地臨上飛機前突然來經,從未想過因為沒有月經用品在身(機場也沒有提供免費月經用品),我要將衛生紙塞在底褲內救急。」讓香港成為月經友善的國際城市,在她們的目標下貌似充滿可能。而對happeriod和LUÜNA而言,十年願景體現在,一:以來經者的經驗為前提,將月經用品流通到每一個角落。二:賦權來經者,讓她們相信月經用品能帶來品質生活的選擇。三,對置入式如棉條、月經杯等月經用品持開放討論的態度。四,使月經用品在每個地方、每個人甚至孩子身上觸手可及。十年光景,回望過去,你有看到happeriod和LUÜNA所帶來的改變嗎?

Back to blog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need to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