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月經貧窮調查 揭示制度性支援刻不容緩

香港月經貧窮調查 揭示制度性支援刻不容緩

國際培幼會調查揭示:香港月經貧窮問題嚴重程度超乎預期

國際培幼會於10月發表調查報告,發現每十名受訪者中便有一人因經濟困難難以購買或取得月經用品,超過27%的女性及接近三成少女及年輕女性因經濟拮据而需要節省使用相關衛生用品,包括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每日僅更換三次月經用品。

香港月經貧窮現況:27%來經者因經濟拮据需節省月經用品|支援刻不容緩

此調查是香港首份針對月經貧窮議題的大型研究。值得關注的是,Free Periods Hong Kong曾於2019年就月經貧窮進行小型調查,當時已發現有27%的受訪者會為了其他開支而削減月經用品的開支,與6年後今天的調查結果相同。當時的調查亦發現42%的受訪者曾經試過為了省錢,即使衛生巾已完全浸濕或使用超過4個小時亦不會更換,而超過90%的受訪者亦曾經嘗試過自製廁所紙衛生巾。雖然兩次調查方法不同,結果均反映月經貧窮於6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以至社會的應對仍然不足。

Free Periods Hong Kong 最近發表的《香港外籍家庭傭工與月經貧窮問卷調查》中,三百多名受訪菲律賓及印尼外傭有65%表示購買月經用品造成經濟壓力,25%更指來經時未能獲得足夠用品。而當缺乏月經用品時,有一半受訪者會以廁紙或布代替月經用品,或使用同一月經用品的時間比建議時間長等不衞生或不健康的方法應對月經需要。這份報告所得的結果不僅與培幼會的調查結果呼應,更反映月經貧窮為不同背景的來經者帶來相似挑戰。

月經貧窮定義與全球趨勢:來經者健康權益納入國際議程

月經貧窮的定義是指無法負擔和獲得月經產品、衛生設施、相關教育和照護,以回應月經健康需要。世界衛生組織於2022年已發表聲明,將月經健康納入全球健康議程,而不應再以「個人衛生」角度看待,聯合國亦明言月經健康是基本人權,且須納入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而消除月經貧窮是重要的步驟。月經貧窮並非僅見於『貧窮國家』或『落後地區』,而「貧窮」的定義亦不單是指「缺乏金錢或用品」。香港政府於2020年公佈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就發現本港貧窮人口高達165.3萬,而2019年疫情爆發後,富裕及發展地區如美國、英國、台灣、日本、南韓等地均出現大量來經者因為月經貧窮而影響生活的情況,民間以至各地政府亦先後以不同方法以至政策回應這些需要,例如派發免費月經用品、於生活補助金涵蓋月經用品支出、提供免費月經健康教育等,足見貧窮及月經貧窮並非個別地區或社群面對的議題,而介入方法亦有多個面向。

月經教育與性別權益:建立月經友善社會的關鍵|來經者健康權益與社會政策

促進各界福祉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環節。月經健康是來經者個人健康以至社會參與的重要基礎,回應月經貧窮不但對來經者個人有利,亦有助於整體社會發展。除了提供月經用品的支援外,全面而普及的月經教育亦是不可或缺,讓來經者能夠了解和正視自己的月經健康需要,同時有助從根源消除對月經的誤解和污名,創造人人都能談論月經的月經友善社會。

民間與政府合作:推動全面月經用品資助與社會政策改革

要做到有效的支援,民間的自發支援固然重要,例如happeriod、Free Periods Hong Kong、Good Period x LUÜNA等在過往數年分別有以月經健康教育、推廣多元及可重用月經用品、物資捐贈、推行免費應急用品供應試驗計劃、以及提倡全面及普及的月經支援政策等工作回應月經貧窮議題,而近年亦有不少學校、社會服務單位以及商業機構紛紛加入,為學生、員工以及服務使用者提供免費月經用品及教育,以及月經假等政策,以回應來經者需要。然而,正如貧窮議題,月經貧窮作為社會結構性的挑戰,需要制度性的支援和改革。若將支援責任全然置於民間機構及僱主身上,不僅難以全面照顧受影響社群,更會在當前經濟不景之際,加重各界負擔。期望本港能儘快展開全面的政策研究,從制度層面回應本地來經者的需要。

happeriod會繼續在推動月經友善社會的路上努力,希望在這路上能繼續有你的支持。

Back t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