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世界月經日】推動月經友善職場 僱主可以兼顧公平與效率
Share
(原文在2025年5月28日刊登於香港01)
香港社會在過去十年間,對於應否增設月經假和如何推動月經友善的工作環境有着不少討論,特別是一些專業界別的僱主,亦從社會各界的討論之中逐漸加深對月經不適的認知,理解受經痛困擾的員工亟待公司支持,更意識到月經友善的職場其實有助提升團隊生產力。
近年,有不少本地大型企業正與社福機構合作,推動職場月經友善的企業文化。例如香港空運貨站(Hactl)曾在貨站內舉辦月經議題相關的講座及展覽、怡和洋行則為員工提供互動經痛體驗工作坊。這些舉措都證明香港僱主帶頭建立月經友善工作環境的風氣漸成。
然而,加深員工對月經議題的認識是企業推動月經平等的第一步;而考慮到來經員工的實際生理需要,落實休假或彈性工作安排政策就是關鍵的下一步。
事實上,我們留意到社會大眾與主流傳媒在應否增設月經假的議題上,仍然停留在反覆敘述各項生理不適的層面上,未有正面回應僱主在執行上或會遇到的兩大阻力——包括不同員工對月經假的觀感、以及憂慮團隊工作效率受到影響。
月經假本非人人可享 理解生理差異更重要
不少有意推動月經友善職場的僱主曾反映,倘為受經痛影響的員工設立月經假,很可能會引來其他員工的反對,甚至認為設立月經假對男性員工「不公平」。因此,部份僱主在推行月經假時,更傾向建立一項為全體員工而設的假期,藉以間接回應因月經週期而有休假需要的員工。
企業在現有框架下照顧不同員工的需要固然值得鼓勵,但設立月經假的原意並非單從員工福利角度出發,更重要的是表達對生理差異的尊重與肯定,讓人明白休假並非人人皆可享有才算「公平」。為全體員工增設假期雖能避免員工感到「不公平」,以便落實企業政策,但如無法透過增設假期從根本改變月經不適「忍吓就得」等想法,只會令來經者繼續承受歧視與不安,妨礙職場表現與社會參與。
要實際推動月經友善,當然得靠僱員的理解、合作和自律。有意推動職場月經友善的僱主亦可以借助坊間不少社福機構的資源配套,利用公司全員大會(Town Hall Meeting)或團體學習(Group Learning)等時間,為僱員提供互動體驗工作坊,共同探究制定在工作場所中推廣月經平等的方案,以締造更具同理心的工作環境。說到底,最重要還是一家企業希望透過政策和措施向員工發出怎樣的訊息、塑造怎樣的文化。目標清晰,自有方法可循。
重思生產力 支援員工更自在地工作
除了員工之間對增設月經假的觀感,令僱主卻步的往往是憂慮員工多一兩天的假期,團隊工作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其實,外國有不少推動月經平等的組織都有調查指出,月經友善的工作環境不但不會減低團隊工作效率,更有助提升生產力和歸屬感。情趣用品品牌Womanizer一項調查,訪問了來自26個國家的470名來經女士,當中有八成人同意如果她們可以在經痛最不適的那天休息,會更有效率工作。
這正好讓僱主和企業領袖重新思考評估員工生產力和工作品質的準則,以及公司有沒有提供適當的支援,使員工更健康自在地提升工作效率。當正值經期的員工礙於同事目光和上司壓力,帶着連串不適到辦公室勉強工作,如僱主能夠以月經假或彈性工作安排等舉措展現對團隊的重視,相信會更有助凝聚員工、提升士氣。
僱主是落實推動職場月經友善的重要把關者。即使僱員主動爭取月經假或彈性工作安排,缺乏僱主的支持亦難以支援來經者的生理需要,然而月經不適也會持續影響員工身心健康;而當僱主積極支持相關安排,長遠除可有助於建構更兼容、更健康、更有效率的工作環境,更可改變整體社會風氣,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性別平等的社會。
-----